首页

搜索 繁体
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6节(2 / 3)

&esp;&esp;现在有一个法子,可以让他们直接从盐田买盐,那些盐商必然会主动购买宝钞。

&esp;&esp;但这么做会影响边关物资运送。

&esp;&esp;不过,只是短期的话问题不大。

&esp;&esp;可以提前囤积物资,也可以征用民夫运送,总能渡过难关。

&esp;&esp;所以朱元璋点头道:“不错,还有呢?”

&esp;&esp;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

&esp;&esp;陈景恪露出思索之色。

&esp;&esp;这个法子确实可行,盐商的财力毋庸置疑。

&esp;&esp;他们出手收购宝钞,确实能有效减少民间持有量。

&esp;&esp;而且一旦他们开始大批量收购,宝钞价格必然上涨,也能减少百姓的损失。

&esp;&esp;而朝廷付出的,就只是一些盐。

&esp;&esp;民间宝钞数量减少,后续不论采用何种方法,压力都要小很多。

&esp;&esp;就是不知道朱标后续步骤如何。

&esp;&esp;朱标继续说道:“二,允许百姓以宝钞纳税,这一点至关重要。”

&esp;&esp;“既可以吸纳民间宝钞数量,也可以防止盐商恶意压价。”

&esp;&esp;“且朝廷允许以宝钞纳税,也能提振百姓对宝钞的信心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再次颔首,说道:“可以先发布诏令,允许百姓以宝钞纳税。然后再行宝钞买盐之法。”

&esp;&esp;朱标道:“爹说的是,不能给盐商钻了空子。”

&esp;&esp;“这两条政策发布之后,民间持有的宝钞数量就会大大减少。”

&esp;&esp;“然后我们再效仿蜀汉之法。”

&esp;&esp;“在应天府广建仓库,允许百姓以宝钞兑换物资。”

&esp;&esp;“等应天府的百姓习惯了宝钞,自然而然的就会向外扩散……”

&esp;&esp;上有所好下必甚焉,京都流行的东西,很快就会被各地模仿。

&esp;&esp;有了榜样的作用,宝钞就能以应天府为中心,扩散至全国。

&esp;&esp;朱元璋问道:“只在应天府开通兑换,别处的百姓是否会有怨言?”

&esp;&esp;朱标解释道:“经过盐商收购,民间的宝钞数量大大减少。”

&esp;&esp;“且朝廷允许以宝钞交税,百姓只需要等上几个月就可以了。”

&esp;&esp;“用不了一年,宝钞就能重建信誉,些许民怨自然消失。”

&esp;&esp;陈景恪也思索起来,这个办法有不足之处,会让百姓受到一定损失。

&esp;&esp;可世上哪有万全之策,什么都想保全最终更可能是什么都保不住。

&esp;&esp;况且让盐商收购宝钞,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百姓的损失。

&esp;&esp;所以,这个方法还真具备极强的可行性。

&esp;&esp;朱标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,就想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,这能力实在太强了。

&esp;&esp;之前他只是听人说朱标能力很强,文武百官都服他,兄弟也都对他心服口服。

&esp;&esp;但穿越这么久,还没有见过朱标展露自己的能力,心中难免会有怀疑。

&esp;&esp;现在他终于见识到了。

&esp;&esp;果然不愧是大明副皇帝,朱元璋最中意的儿子。

&esp;&esp;朱标显然想的更多:“这只是第一步,等应天府的百姓接受了宝钞,我们就可以抽调资源在别处继续施行此法。”

&esp;&esp;“北平、太原、洛阳、扬州、泉州、成都等等。”

&esp;&esp;“如果顺利,或许用不了一年,宝钞就可以获得百姓信任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没有发表意见,而是问陈景恪道:“你以为太子此法可行否?”

&esp;&esp;陈景恪敬佩的道:“太子英明,臣以为世间再难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终于开怀大笑:“哈哈,你小子也会拍马屁啊。”

&esp;&esp;“不过咱也觉得这个法子好,兼顾全局,步步为营,非常稳妥。”

&esp;&esp;“至少咱想不出比这更好的法子了。”

&esp;&esp;朱标表情很淡定:“谢谢爹夸奖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慈祥的道:“既然你有了法子,那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